歷史數據顯示,廣東省9月客貨運數據與廣東省臺風風險指數呈明顯負相關性。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重點戰略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交通運輸業的穩定發展是保證人民日常生活的關鍵,也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3.68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4%。
氣候變化對交通運輸有著直接的影響。突發性的極端天氣,如濃霧、強降雨、大風等都會給交通運輸帶來難題,影響居民正常出行。臺風、暴雨洪澇等極端的氣象災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更為嚴重,可能對運輸設備、地面設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對公路、鐵路、航海、航空的正常運行造成較大干擾。例如,2008年初的雨雪冰凍災害導致部分地區交通運輸全面癱瘓,21條國道近4萬公里路段通行不暢,上萬車輛和人員被困。又如,2018年的強熱帶風暴“安比”橫掃中國東部地區,損毀大量交通設施,給沿途交通運輸造成巨大損失;同時,鐵路停運、船舶停航、機場封閉等也給民眾出行造成了許多不便。
在部分地區,氣候變化對交通運輸總量有顯著的影響。以廣東省為例。廣東是我國重要的港口省份之一,擁有眾多優良港口資源,水路運輸較為發達。隨著經濟的增長,廣東省水路客運量與貨運量逐年增加,到2017年,廣東省水路客運量和貨運量分別占全國水路運輸總量的14.1%、9.7%。然而,由于地處我國臺風災害的高發區,廣東省水路運輸也較大地受到了臺風的影響。歷史數據顯示,廣東省9月客運量和貨運量的同比增速與廣東省的臺風風險指數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圖1)。
圖1 廣東省9月份臺風風險指數與水路客運貨運量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財新智庫,交通部
此外,我們研究發現,盡管地區月度運輸水平與當月氣候風險指數存在較強的相關性,但在全國范圍內,年度客運量和貨運量與氣候風險指數的相關性偏弱(圖2)。這主要是由于中國氣候風險指數綜合考慮了臺風、雨澇、低溫冰凍、干旱和高溫風險,而后三類風險對交通運輸的影響較小。并且,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主要氣候災害種類有所不同,對交通影響也有所區別,氣候風險經全國范圍內加權平均后與交通運輸關系明顯弱化。
圖2 中國氣候風險指數與客運量貨運量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財新智庫,交通部
除影響運輸總量外,氣象災害也容易對運輸途中的貨物造成損壞。我們用貨物運輸險賠付額來衡量貨運中貨物的損毀程度,從歷史數據來看,貨物運輸險賠付額與氣候風險指數具有較強的正相關性,這表明氣候風險與貨物運輸的損失密切相關(圖3)。
圖3 中國氣候風險指數與貨物運輸保險賠付額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財新智庫,中國銀保監會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下更大氣力抓好交通安全。近幾年來,日益顯著的氣候變化,給交通運輸的穩定發展帶來了挑戰。為服務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2017年3月,財新智庫和國家氣候中心聯合發布中國氣候指數。該數據系列分為年度和月度指數,包括雨澇指數、干旱指數、臺風指數、高溫指數、低溫冰凍指數和中國氣候風險指數。通過氣候風險指數,預測和預防即將到來的惡劣氣象災害,提前做好防范準備,有利于將氣候風險給交通運輸行業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的穩健發展。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請垂詢: 焦女士 電話:+86(10)85647130
2018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