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開始,發布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正式版。在正式版指數中,我們根據以往生成的大數據、新的經濟形勢以及可參照的基準,做了校驗與調整,增加了“文化、體育與娛樂業”這一行業。
一、指數概覽
2017年3月,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NEI)為33.3,即新經濟投入占整個經濟投入的比重為33.3%。按可比口徑計算,本月NEI比上月上升2.6個百分點,是2016年3月以來指數環比上升最快的一次。圖1中藍色線條表示行業調整前NEI試行版的數值,橙色線條表示行業調整后可比的變化,我們將在第二部分詳細討論NEI正式版與試行版的調整。

二、NEI正式版的調整
NEI正式版加入了文化、體育和娛樂行業,將新經濟行業擴展至十大行業。在之前NEI架構中,我們以戰略新興產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目錄為藍本,結合輕資產、高人力資本投入,確定了九大行業。在對2016年1至12月所有行業進行大數據分析后,我們發現文化、體育和娛樂行業也開始符合新經濟的定義,主要表現如下:
1)文化、體育和娛樂行業的“高人力資本投入、輕資產”的特征逐漸明顯。將勞動投入占比除以資本投入占比,我們可以算出每個行業的勞動資本比值,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勞動/資本比值如圖2所示,從1.5上升至2.5,較其他行業有顯著上升,說明該行業的勞動投入相對于資本投入的比重越來越大,“輕資產”特征更加明顯。

2)文化、體育和娛樂行業的招聘工資逐漸提高,見圖3。2016年1月,文化、題曰和娛樂業的平均招聘工資為5265元,到2017年3月,上升至6933元,是工資上升最快的行業之一,與上一個特征結合,證明“高人力資本投入” 的上升也同樣成為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基本特征。

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增長較快。從產出角度看,2016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同比增長達到了14.4%,是服務業中增長最快的一部分,也成為了北京、杭州等地的產業政策主要支持行業。
根據以上三個原因,我們在NEI正式版中加入該行業,構成第十大行業。我們也將按照這樣的慣例,每年檢查一次各行業的運行特征,以此標準調整行業,力圖全面、準確反映中國新經濟的規模和發展趨勢。
在實際操作中,文化、體育和娛樂產業對應國家統計局二位數行業代碼中的90、91和92行業。與其他行業類似,我們首先根據公司注冊信息中的經營范圍確定一個公司是否屬于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再通過公司名稱和行業的映射關系,對公司名稱進行文本分析,計算每個公司落入不同行業概率的分布。具體計算方式見《中國新經濟指數技術報告》。
圖4顯示了從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試行版與正式版NEI的比較。可以看到,兩個版本各月數字上不盡相同,但是兩者的走勢仍然十分接近,兩者之差便是加入了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影響。

三、主要分項指標
NEI包括勞動力、資本和科技三項一級指標,它們在NEI中的權重分別是40%、35%和25%。2017年3月NEI的上升主要來自資本投入的快速上升。資本投入指數在近半年中的波動較大,但在3月出現了強勢反彈,達到了38.5%,是NEI發布以來的最高值。勞動力投入指數則繼續下降,從2017年2月的31.6下降為的為30.2,為指數公布以來的最低值。科技投入指數則從上個月的31.5下降至30.8,同樣出現了回落(圖5)。

勞動力、資本和科技投入的變化絕對值分別為-0.5,3.3,和-0.2個百分點,與權重相乘求和后,對2017年3月NEI變化的貢獻值為2.6(圖6)。

分行業看,NEI中占比最大的行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產業,2017年3月為總指數貢獻了12.0個百分點,扭轉了自2016年12月以來的下滑趨勢。金融與法律服務業貢獻排名第二,本月貢獻4.8個百分點。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貢獻排名第三,本月貢獻3.7個百分點(圖7)。

四、新經濟就業
2017年3月,新經濟行業入職平均工資水平與上月基本持平,為每月8958元,上月為8947元(圖8)。新經濟工資主要來自51job、智聯招聘、拉鉤、趕集網等數個招聘網站的招聘信息,即對勞動力的需求工資。

2017年3月新經濟行業招聘人數占全國總招聘人數比例有所下降,從30.2%下降為28.2%,新經濟行業招聘總薪酬占全國總薪酬比重同樣下降,但下降幅度較招聘人數比例低,從32.9%微降至32.1%。新經濟行業的平均入職工資水平相對于全國平均入職工資水平有所上升,2017年3月新經濟入職工資“溢價”為13.7%,高于上月的9.3%(圖9)。近半年來,新經濟行業的就業數量持續萎縮,而平均工資則相對穩定。

五、NEI、PMI和VAI
自NEI發布以來,我們持續關注著它與中國傳統統計指標之間的關系。從圖10我們可以發現,NEI與PMI的走勢幾乎完全相反。每當PMI指數上升時,新經濟指數便出現下降;反之亦然。在過去17個月中,僅有3個月出現了背離。

我們同時注意到,近來NEI與VAI(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的趨勢出現了新的變化。在2016年7月以前,兩者走向幾乎完全一致,而在2016年8月后,兩者走勢則呈負相關(圖11)。

NEI、PMI與VAI的對比向我們揭示了一種可能——當PMI保持在榮枯線以下(50或以下)時,對工業增長貢獻較大的產業屬于高端制造業,而這部分制造業恰好是NEI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兩者走勢相同。但當PMI突破50并穩定在50以上時,支持工業增長的產業變成了傳統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的趨勢便開始與NEI相反。這樣的現象說明,制造業中出現了新舊產業的分化,其中新興制造業更加具有抗風險、反周期的能力,說明了“抓新放舊”的必要性。
六、城市新經濟排名
2017年3月新經濟總量指數城市排名前20名如圖12所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杭州排名前五。在加入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之后,深圳暫時掉出前五名。該排序計算每個投入指標在所有城市中的排序百分位,再將百分位加權平均,體現的是近半年城市間新經濟總量排名。

圖13計算了2016年9月到2017年3月城市NEI平均排名,前五名為北京、杭州、上海、廣州、深圳。

2017年04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