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月開始,發布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正式版。在正式版指數中,我們根據以往生成的大數據、新的經濟形勢以及可參照的基準,做了校驗與調整,增加了“文化、體育與娛樂業”這一行業。
一、指數概覽
2017年5月,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NEI)為28.2,即新經濟投入占整個經濟投入的比重為28.2%。按可比口徑計算,本月NEI比上月下降3.6個百分點(圖1)。本月NEI下降主要來自新三板和招標數據中新經濟的比例變化,但招聘和新注冊企業數據仍然保持穩定。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能在NEI分項指數的長期趨勢中觀察到新經濟投入占比在將近一年以來的下降趨勢,這與傳統行業的不斷復蘇有著緊密聯系。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傳統行業的復蘇主要是供給側催動的,而需求側的動力不足使得這部分復蘇可能會在短期內出現停滯,屆時,新經濟將重新登場,成為經濟止跌的主要力量。
NEI新經濟據于以下定義:首先,高人力資本投入、高科技投入、輕資產。其次,可持續的較快增長。第三,符合產業發展方向。NEI所含行業詳見《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技術報告》與《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2017年3月》。

二、主要分項指標
NEI包括勞動力、資本和科技三項一級指標,它們在NEI中的權重分別是40%、35%和25%。2017年5月NEI的下降主要來自資本投入和科技投入的下降。資本投入指數在近半年中的波動較大, 5月繼續下降,為29.5。勞動力投入較4月下降較少,從2017年4月的30.1下降為29.9, 為2017年指數以來的最低值。 科技投入指數則從上個月的30.4下降至23.6(圖2)。

勞動力、資本和科技投入的變化絕對值分別為-0.1,-1.8,和-1.7個百分點,與權重相乘求和后,對2017年5月NEI變化的貢獻值為-3.6(圖3)。

分行業看,NEI中占比最大的行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產業,2017年5月為總指數貢獻了12.1個百分點。金融和法律服務業貢獻了3.7個百分點,排名第二,是最近半年以來排名最高的一次;生物醫藥產業貢獻排名與上月相同排名第三,本月為3.3個百分點;節能與環保業貢獻排名滑落至第五,本月貢獻2.1個百分點,約為2017年4月的一半。(圖4)。

三、新經濟就業
2017年5月,新經濟行業入職平均工資水平與上月基本持平,為每月9115元,上月為9216元(圖5)。新經濟工資主要來自51job、智聯招聘、拉鉤、趕集網等數個招聘網站的招聘信息,即對勞動力的需求工資。

2017年5月新經濟行業招聘人數占全國總招聘人數比例有所下降,從29.3%下降為28.9%,同時新經濟行業招聘總薪酬占全國總薪酬比重保持不變,仍然為30.9%。這意味著新經濟行業的平均入職工資水平相對于全國平均入職工資水平有所上升,2017年5月新經濟入職工資“溢價”為7.0%,高于上月的5.2%(圖6)。近半年來,新經濟行業的平均工資溢價分別在1月和3月出現了上升,“溢價”高于10%,其余時間都出現了穩步下降,而本月有所回升。

四、新增公司占比情況
使用新增企業數據,我們對過去18個月以來的各行業新增企業占總新增企業比重進行了監測。使用2017年5月的企業關鍵詞前25名,見圖7。我們每6個月監測一次包含各關鍵詞的新增企業占比,即2016年11月、2016年5月和2015年11月各一次。

排名上升的行業包括以下幾類——工程,從2015年11月的第四名上升至2017年5月的第一名,占比上升31.2%;裝飾,從2015年11月的第十名上升至2017年5月的第七名,占比上升14.2%;建筑,從2015年11月的第14名上升至2017年5月的第10名,占比上升47.6%;房地產,從2015年11月的第24名上升至2017年5月的第21名,占比上升62.4%。這些關鍵詞變化說明基礎設施投資和建筑類投資已經開始重新上升,這部分投資大多來自于政府。此外,教育行業的投資也出現了上升,從2015年11月的第22名上升至2017年5月的第17名,占比上升33.9%,這是建筑工程類關鍵詞以外唯一出現上升的具體行業。
排名下降的行業包括以下幾類——電子,從2015年11月的第5名下降至2017年5月的第8名,占比下降21.1%;商務,從2015年11月的第8名下降至2017年5月的第12名,占比下降20.3%,物流,從2015年11月的第19名下降至2017年5月的第22名,占比下降2.1%;投資,從2015年11月的第9名下降至2017年5月的第23名,占比下降64%。其中,除了投資行業有來自于工商注冊名的限制以外,其他下降較多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類,這意味著在互聯網+的行業中,電子商務的熱度已經開始出現下降。
五、新崗位的變化
本月,我們挖掘企業招聘大數據中的“新崗位”數據。企業A在B城市招聘C崗位這三個要素定義了一個企業的招聘行為。在一個季度之內首次出現的招聘行為被稱之為“新崗位”招聘。該指標在2016年11月的報告中首次出現,本月我們重復觀測其進程。
“新崗位”招聘和“舊崗位”的招聘在許多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舊崗位”招聘意味著一個公司在某個城市持續招聘某個職位的人員,這意味著三種可能的情況,第一可能是這部分業務的持續增長,導致該公司會不斷在某個城市的某個崗位上增加人員;第二是該職位的勞動力有著較高的離職率,因此需要不斷進行補充新加入勞動力;第三是該崗位面臨較高的成本壓力,因此在給定工資的情況下難以招聘到令人滿意的人員,只能進行持續招聘。而“新崗位”的招聘則說明企業、地點和職位三者中必然有一項是新的,或者是新成立的企業,或者是開拓了新市場,或者開拓了新的業務,這與“新經濟指數”本身就存在內在聯系。
從圖8可以看到,在總招聘數據中,“新崗位”數量所占比重從2016年1月開始快速上升,在2016年3月達到頂峰,當月約60%的招聘都是“新崗位”招聘。該比例在2017年4月和5月仍然維持在40%以上,隨后開始下降。從2016年7月開始,“新崗位”的比例穩定在35%到40%左右。
在2017年3月,該指標再次回到了42.8%,隨后下降。根據兩年共有的趨勢判斷,新崗位占比這一指標與春節息息相關,春節過后,隨著業務開展,勞動力市場上會出現一批全新的需求。然而我們同時可以發現,2017年4月和5月的新崗位占比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這也意味著市場上的新動能正在下降,該指標的變動與新增公司和之前我們監測到的政府投資擠出民間投資的趨勢是吻合的。

六、從勞動力數據看投資復蘇
在上個月,我們曾經使用勞動力大數據對目前的投資進行分析。本月,我們重復這套預測方案——使用中國每月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當月值與勞動力數據建筑類就業人員的需求占比進行比較。可以看到,在2017年4月之前,兩者大數據中的勞動占比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當月值在走勢完全一致。然而,建筑類勞動人員的需求在2017年4月已經達到了6.75%,比2017年3月的5.93%上升了0.82%,然而當月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卻比2017年3月下降了10.6%。這是該指標與統計實際值頭一次出現背離。
本月,建筑類勞動人員的需求繼續上升,達到了24個月以來最高的7.05%,考慮到該大數據指標在過去大部分時間段的準確性,我們仍然預測下一個月的房地產投資數據會出現上升。

七、城市新經濟排名
2017年5月新經濟總量指數城市排名前20名如圖10所示,上海、廣州、北京、重慶、深圳排名前五。該排序計算每個投入指標在所有城市中的排序百分位,再將百分位加權平均,體現的是近半年城市間新經濟總量排名。

圖11計算了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城市NEI平均排名,前五名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

2017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