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財新智庫和國家氣候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氣候指數系列于2017 年3 月6 日在北京首發,月度指數每月5 日15:00 發布。中國氣候指數系列歷史數據可追溯至1981 年,同時包含未來三個月的預測值,全部數據將在財新數據服務平臺定期更新,詳見data.ccxe.com.cn。
一、指數概覽
第一批中國氣候指數系列包括中國氣候風險指數(Climate Risk Index, CRI)、雨澇 指數、干旱指數、臺風指數、高溫指數、低溫冰凍指數。
2017 年 8 月,中國氣候風險指數為 5.95,略高于 2000–2016 年 8 月平均值(5.54), 低于上月,但仍接近于“偏強”級別(圖 1)。8 月我國氣候總體特點為:暴雨洪澇災害 較重,南方出現大范圍高溫。全國共出現 8 次區域性暴雨過程。11-14 日,貴州大部、 廣西北部至安徽中南部、江蘇一帶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天氣過程,其中湖南遭受較為嚴重 的暴雨洪澇災害。南方地區出現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重慶、浙江中部和南部、江西東 南部、湖南東南部、廣東北部、福建東部等地高溫日數有 15 – 20 天,浙江、福建局部地區超過 20 天??傮w來看,華南東部、江南大部、四川盆地東部高溫日數比常年同期偏多達 5 – 10 天。

8月各分項指數中,雨澇風險指數為6.10,高于歷史同期(5.18),持續處于“偏強”級別;高溫指數監測值為7.43,顯著高于歷史同期(5.17)。其他分項指數分別為:干旱指數1.44(歷史同期均值3.07)、臺風指數2.65(歷史同期均值3.33)、低溫冰凍指數0.00(歷史同期均值0.00)(圖2)。

二、未來三個月氣候指數預測
當前全國各地逐漸進入秋季,自然災害發生頻率較之剛剛過去的汛期有所降低。但由于季節轉換時期,天氣條件容易反復,局地氣象災害仍不容忽視。當前我國部分地區進入秋汛期,暴雨洪澇及其引發的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風險仍然較高。未來一個月仍屬我國熱帶氣旋活躍的時期,華南南部要防范臺風帶來的風雨影響。此外,近期冷空氣活動開始加強,北方地區容易出現霜凍,需預防其對農業的危害。
2017年9月,中國氣候風險指數預測值為2.94,較之上個月有明顯下降,與歷史同期(2.87)基本持平。分類災害風險中,需要適當關注雨澇災害和臺風災害,上述兩類風險指數預測值分別為3.5和2.5,均高于歷史同期(2.64和2.15)。
預計10–11月份我國氣候風險持續走低,逐步降低至“一般”和“弱”風險水平(圖3)。

三、地區氣候風險指數
我們也對各地區氣候風險指數進行了計算。地區氣候風險指數包括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地區)的雨澇、干旱、臺風、高溫、低溫冰凍指數以及總體氣候風險指數,歷史數據可追溯至1981年,同時包含未來三個月的預測值。
以雨澇指數為例,我們預計9月雨澇指數較高的地區為:山東、廣東、福建、廣西和浙江(圖4),需加強防范雨澇及次生災害風險。

四、歷史數據


2017年09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