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財新智庫和國家氣候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氣候指數系列于2017 年3 月6 日在北京首發,月度指數每月5 日15:00 發布。中國氣候指數系列歷史數據可追溯至1981 年,同時包含未來三個月的預測值,全部數據將在財新數據服務平臺定期更新,詳見data.ccxe.com.cn。
一、指數概覽
第一批中國氣候指數系列包括中國氣候風險指數(Climate Risk Index, CRI)、雨澇指數、干旱指數、臺風指數、高溫指數、低溫冰凍指數。
2017年10月,中國氣候風險指數為0.76,降至低風險水平,較2000–2016年10月平均值(1.23)也明顯偏低(圖1)。10月全國月平均氣溫總體接近于常年,中東部及西北大部氣溫較常年略偏低,青藏高原地區較常年明顯偏高;全國降水略高于常年,主要體現在華北、黃淮及西北地區東部偏多,局地河道秋汛仍然突出。

10月各分項指數均降低至2.0以下,處于“弱”風險級別。10月各分項指數分別為:雨澇指數1.10(歷史同期均值1.12)、干旱指數1.00(歷史同期均值2.01)、臺風指數0.34(歷史同期均值0.92)、高溫指數0.39(歷史同期均值0.07)、低溫冰凍指數0.00 (歷史同期均值0.00)(圖2)。

二、未來三個月氣候指數預測
秋末冬初,全國氣溫逐漸降低,預計未來一個月有四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需關注11月上旬偏東路徑冷空氣以及中下旬偏西路徑冷空氣對農作物造成的影響。新疆北部、西藏東部、青海東南部的雨雪過程較常年可能偏強,需關注雨雪災害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此外,預計今年冬季(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呈北方暖濕南方暖干的分布。東北北部、內蒙古東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南方地區發生大范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較小。
未來三個月,中國氣候風險指數處于較低水平。各類災害風險也大都接近或低于歷史同期,詳細結果列于相應圖表。

三、地區氣候風險指數
我們也對于各地區氣候風險指數進行了計算。地區氣候風險指數包括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地區)的雨澇、干旱、臺風、高溫、低溫冰凍指數以及總體氣候風險指數,歷史數據可追溯至1981年,同時包含未來三個月的預測值。
以干旱指數為例,我們預計11月干旱指數較高的地區為:重慶、廣東、福建、江蘇和廣西(圖4)。

四、歷史數據


2017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