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屆財新峰會11月15日上午九時在北京開幕,這一為期三天的峰會主題是“改革再出發”。在開幕致辭上,財新傳媒創辦人、總編輯胡舒立表示,面對“深水區改革”之難,“十九大”堪稱改革再出發的動員令。全球及中國經濟的企穩復蘇,為推動諸多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
胡舒立稱,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是重中之重,又是當務之急。此外,國企、土地、財稅等也需要加快推進。改革決策需要問題導向,解決問題的實效將是檢驗其成敗得失的惟一標準。胡舒立表示,未來的改革注定不會一帆風順。改革需要在業已確立的主體框架下不懈深耕,全方位、深層次和開創性掘進,才可能徹底破除既有觀念束縛和固化利益藩籬。
在開幕致辭中,胡舒立還介紹了財新自身踐行變革的努力。自11月6日起,財新正式啟動財經新聞全面收費。這是財新成立近八年來的一次重大的商業模式轉型。同時,作為與新聞業務并行的另一翼“財新智庫”,自去年推出后發展迅速。今年7月,財新智庫推出財新“數據+”,以大數據資源為基礎,通過“數據+新聞”的交互體驗方式,打造“所見即所得”的移動端產品。財新智庫目前已經形成了宏觀研究、金融風控、數據+新聞、指數策略等在內的產業鏈條。
以下為胡舒立致辭全文:
女士們、先生們、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
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抽身前來參加“第八屆財新峰會——改革再出發”。
不久前,中共十九大剛剛閉幕。不忘初心,是十九大的一個關鍵詞,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初心就是改革開放的初心。明年,中國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而全面深化改革也已走過五年,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繼續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攻方向,改革取得一定進展。
然而,對照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決議擘畫的改革議題,我們深感“深水區改革”之難。目前,全球及中國經濟雖然回暖,但復蘇基礎并不牢固。中長期來看,全球面臨流動性收緊、金融債務風險積聚、收入不平等擴大、全球化利益分布不均等挑戰,世界經濟依舊充滿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結構仍待實質性調整和優化,產業升級任務艱巨,新動能的勃發能否足以抵消舊動能的衰減,尚待觀察。金融風險抬頭,去產能壓力猶存。所有這些,都在呼喚加快體制改革。十九大堪稱改革再出發的動員令。
全球及中國經濟的企穩復蘇,為推動諸多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的阻礙何在,其實已廣為人知,關鍵在于政策執行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是重中之重,又是當務之急。此外,國企、土地、財稅等也需要加快推進。這些領域的改革,進展不一,有的嚴重滯后。改革決策需要問題導向,解決問題的實效將是檢驗其成敗得失的惟一標準。只有那些長期存在的深層次、根本性問題得到解決,中國經濟才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轉入以效率為標志的集約化發展方式,走上平穩、健康、可持續之路。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轉變,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隨著代際更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將超越物質生活,會日益強烈地體現在民主、法治、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改革迫切需要向深水區進發,多在“全面深化”上著力。
未來的改革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在未來一個時期,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沖突可能越發激烈,一些過去隱藏的矛盾次第顯現,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不同領域的改革難題盤根錯節,任何環節處理不當,均會阻礙總體進展,甚至可能讓改革止步。改革需要在業已確立的主體框架下不懈深耕,全方位、深層次和開創性掘進,才可能徹底破除既有觀念束縛和固化利益藩籬。
財新在八年的發展進程中,時時刻刻將推進中國改革開放作為不懈的志業,自身也踐行變革。在堅持新聞品質的同時,不斷創新。自11月6日起,財新正式啟動財經新聞全面收費。這是財新成立近八年來的一次重大的商業模式轉型,目的在于聚焦精準用戶,全力提供高質量原創財經新聞內容。這也是財新“借鑒國際同行經驗,為尋求基業長青做出的重要探索”。
作為與新聞業務并行的另一翼“財新智庫”,自去年推出后發展迅速。NEI新經濟指數已經成為衡量中國經濟走勢的重要指標。今年7月,財新智庫推出財新“數據+”,以大數據資源為基礎,通過“數據+新聞”的交互體驗方式,打造“所見即所得”的移動端產品。財新智庫目前已經形成了宏觀研究、金融風控、數據+新聞、指數策略等在內的產業鏈條。
財新的發展和轉型,得到了新老朋友和讀者的大力支持。在當前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信息爆炸的時代,讀者更需要專業和深度的原創財經新聞,財新為此將傾力投入,不負使命。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也是本屆財新峰會以“改革再出發”此為主題的原因。讓我們牢記改革之由,不忘改革初志。
今天,很高興各界專家代表在財新峰會匯聚,大家從各自領域出發,為中國的改革發展事業出謀劃策。
最后,再次感謝大家與會,并宣布大會開始。謝謝大家!
2017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