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智庫實體經濟與風險分析系列會議第6期于2018年5月21日下午在中國農業(yè)大學舉行,會議就中國大宗商品指數與期貨市場發(fā)展進行熱烈討論。本次會議由財新智庫和中國農業(yè)大學中國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期貨中心執(zhí)行主任王軍主持,與會嘉賓是來自政府、高校、企業(yè)等組織的專家及學者。

會議伊始,財新智庫首席運營官葉桐致辭,就財新智庫與格盛資產聯合發(fā)布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hina Commodity Index, CCI)進行介紹。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博士從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CI)發(fā)布的背景、原因、編制方法以及作用等方面向與會嘉賓作了詳細的展示。

討論環(huán)節(jié)各位專家及學者分析并討論了國內期貨市場的發(fā)展情況、中外期貨市場的差異、中國期貨市場結構與宏觀經濟關系、中國大宗商品交易及大宗商品指數現狀以及大宗商品指數的目標群體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等問題。
AEX 控股公司的創(chuàng)始合伙人、前任美國洲際交易所ICE大中華區(qū)董事總經理黃杰夫表示,我國期貨市場與美國期貨市場有著顯著差異,存在近月合約不活躍的特點。在考慮轉期的情況下,大宗商品指數的編制如借鑒海外同類指數,存在一定難度。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CI)的編制能夠結合自身市場特點,沒有一味復制美國的經驗是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CI)充分考慮到每一個期貨合約到期前的轉期,并融入交易價格和收益率,具備可投資性。
與會專家結合海外市場對于大宗商品指數的研究指出,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CI)具備投資組合全面性、分散性的特點,它的推出對于基金等投資機構有著積極的作用。海外的研究表明,追蹤大宗商品指數能夠幫助投資者對沖通貨膨脹帶來的風險,降低損失。

據專家介紹,有效的大宗商品指數中,能源及農產品應占比較高,同時指數編制范圍應擴展至場外交易,特別是成品油及生豬領域。實時期貨指數是未來發(fā)展的方向,成熟市場的實時期貨指數能夠反映市場交易情況并按持倉金額賦予不同種類合約以權重。
與會專家認為,考慮到中國期貨市場結構,特別是大類資產配置,指數平穩(wěn)性問題的解決有待探討,可加強機構間的交流。同時我國期貨市場部分合約處于起步階段,交易是否能反映整個市場情況仍需時間。針對此類問題,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CI)在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合約的流動性,對合約的入選設置了門檻,避免小品種強制建倉。
會議中,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博士及財新數據常務副總裁傅杰就各位專家、學者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最后,期貨中心執(zhí)行主任王軍對本次專家研討會進行總結:中國商品期貨交易規(guī)模世界領先,但基于中國期貨市場的特點,需要有前瞻性的指標推出。財新智庫與格盛資產聯合發(fā)布的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CI)可以填補我國在此方面發(fā)展的空白。同時,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CI)不需拘泥于僅為投資者提供參考,應面向更廣闊的市場。
本次參加會議的嘉賓還有中國農業(yè)大學學生代表。
中國大宗商品指數 (China Commodity Index , CCI)是財新智庫和全球知名的大宗商品專屬基金格盛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格盛資產”)合作編制發(fā)布的基礎多頭商品指數。該指數的研究和發(fā)布結合了財新智庫在中國金融市場數據和研究的優(yōu)勢,和格盛資產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投資管理方面的專業(yè)經驗,旨在成為中國有形商品期貨多元化多頭投資的基準指數,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參與者提供中國大宗商品市場的風向標,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商品指數投資發(fā)展所需的業(yè)績參考標準和指數化投資策略。
該指數已于2018年5月9日正式上線發(fā)布。
財新智庫 聯系方式:010-8590 5249
2018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