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7日-18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復旦大學三所高校聯合主辦了題為“全球信用峰會:金融科技與信用風險”的會議。來自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印度央行等相關機構的領導和專家學者蒞臨會議并作了精彩的演講,政府相關部門、國內外金融監管機構、銀行、券商、私募、學術機構以及金融科技企業的代表三百余人出席會議。財新智庫執行總裁高爾基受邀參加本次全球信用峰會并發表了有關“金融科技和金融風控”的演講。

本次會議圍繞金融科技在防范信用風險中的作用展開了討論。與會的中外嘉賓聚焦信用風險,分享當前國際國內信用風險管理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探索深度信用分析的應用實踐,探討大數據風險預警和信貸組合風險管理等熱點話題。
高爾基在發言中表示,在信息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金融科技已經對金融服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未來,這種影響將會與日俱增。以銀行業為例,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間的關系已經從競爭者轉變為合作者。2016年開始,銀行業已經在不斷探索與金融科技協作的方式,從初始的一次性鏈接,到加速器項目,再到銀行與金融機構的投資與收購,未來金融行業與金融科技的合作還會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合作推出產品、開放銀行/應用商店模式等。不僅僅是銀行業,保險、支付與清算、市場供應、投資管理等都將因技術的發展而產生新的應用場景,因此需要更多專業人士深度參與,打通技術與行業的壁壘。
高爾基總結到,風控作為金融的內核,更應與金融科技快速結合,并要在四個方面進行重構:產業格局、業務邏輯、價值判斷標準及定量分析。因此,在動態交互關系下,制度的重新設計迫在眉睫。
隨著金融監管的日益趨嚴,市場頻繁爆出風險,原有的風控體系受到沖擊,市場需要的是更加智能、及時的分析和預警體系,從而隨時了解和判斷風險,例如:債券違約風險、輿情風險、財團風險及地方債務風險等。只有通過完整分析和實時跟蹤,才有可能對新的風險作出即時的反應。而這些要求,與財新智庫的產品理念不謀而合。
財新智庫一直致力于通過大數據分析手段,建立史無前例的研究工具,為研究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新的利器。據高爾基介紹,憑借獨特的視角、堅實的數據、經驗豐富高研究人員,財新智庫的深度研究報告對當下的金融監管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在財新智庫的幫助下,企業能夠準確了解市場波動、進行大眾情感分析、深入研究財團關系。2018年,財新收購CEIC和EMIS兩大數據庫,意味著財新智庫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為全面和權威的數據資源。未來,財新智庫將繼續秉持為中國新時代金融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的理念,不斷促進金融市場與金融科技的碰撞,幫助中國產業走出去,推進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助力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更好的完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歷史性任務。
2018年06月25日